关于老年群体金融消费活动的风险提示
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、渴望健康、认知较弱等特点骗取老年人钱财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迷惑性不断增强,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,各消费者应当保持警惕,识别诈骗手段,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。
一、常见诈骗手段
1.提供养老服务
不法分子以提供养老服务、收取保证金或会员费、投资养老床位等名义吸收资金,承诺高额回报,老年人要谨慎对待,通过合法途径了解项目真实性后才能投资。
2.诱导投资保健品
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,高额出售无资质理疗器材、保健药品,骗取老年人钱财,老年人要注重产品的实际效用和价格合理性,避免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。
3.养生讲座骗取钱财
不法分子通过养生讲座、免费领取小礼品、免费体检等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,借机推销理财产品。老年人要保持头脑清醒,警惕陷入非法集资的高风险活动。
二、风险提示
1.拒绝非法代办业务行为
消费者应珍惜个人信息,警惕参与各类宣传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,不轻信虚假承诺,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、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,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。
2.选择正规机构、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
消费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,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。对不明的电话、链接、推销行为保持警惕,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,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。
3.认真阅读各类金融服务的合同条款
消费者不要随意签字授权,不轻信非法虚假宣传,不要轻信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外遇到的业务推广人员。
4.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
消费者切勿将个人身份证件、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,切勿随意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、账户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金融信息。
总之,老年群体消费者应培养正确地投资理念,提高信息甄别和风险防范能力,不给不法份子可乘之机。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,应当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,依法维护自身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