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范非法金融诈骗 海外留学生请注意!

随着金融行业的迅速扩张,产品种类繁多,留学生群体逐渐成为诈骗案例的高发群体,许多留学生在国外不经意间触及犯罪风险甚至被犯罪分子利用,海外金融诈骗案件频发,财信人寿在此提醒留学生们提高警惕、加强防范。


一、海外留学生常见金融诈骗手段

1.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公司致电学生,谎称包裹被扣留需补交邮费,并利用转接警方等手段试图套取个人信息和转账。学生应警惕此类邮递诈骗,通过快递公司官网或客服电话查询邮件状态,对可疑电话进行号码查询并谨慎接听。

2.冒充驻外使领馆电话。不法分子伪装成驻外使领馆人员,恐吓学生涉及严重案件或身份冒用,套取银行账户和密码并要求转账至“安全账户”。建议学生直接挂断此类电话,并留意驻外使领馆发布的防骗公告,所有要求转账的电话均为诈骗电话。

3.仿冒官方网站。不法分子仿冒银行或支付网站,通过非法获取学生信息,以信用卡问题或推广为由诱导学生访问虚假网站并缴纳费用。提醒学生遇到此类情况,应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伪,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财产损失。

4.私下换汇。私下换汇骗局中,不法分子假冒同校学生身份,在留学生社群发布优惠汇率换汇信息,诱骗受害者转账后消失。私下换汇行为不仅违反中国外汇管理法律法规,还可能构成犯罪。正规换汇应通过合法渠道进行,以保障资金安全。

5.代缴学费。不法分子冒充同学提供折扣代缴学费服务,实则盗刷他人信用卡。尽管学生收到缴费确认信息,但骗子利用信用卡汇款制度漏洞,最终携款潜逃。呼吁留学生不要相信此类服务,务必通过正规合法渠道缴纳费用。

6.二手交易在留学圈的二手交易微信群中,骗子利用新生对二手物品的需求,以优惠价格吸引购买昂贵物品,如电子设备。收到货后发现损坏时,骗子往往否认并删除好友,使买家难以维权。为防骗,建议交易前选择身份信息透明且同意当面查验的卖家,无法面交时通过视频认证检查物品质量,并在收到物品前不转账。交易贵重物品时,保留相关凭证以备维权。

7.仿冒学校邮箱。诈骗分子会仿冒学校邮箱发送含虚假账户信息的邮件,催促学生缴费或谎称非法打工索要担保费。这些邮件通过微小符号混淆真实邮箱地址,学生需仔细核对。遇到索要律师担保费的情况应视为诈骗。收到可疑邮件时,应及时联系学校国际生部门确认。


二、四招防范非法金融活动

1.树立科学消费理念,警惕过度负债风险。正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,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,做好收支筹划。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,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,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,量入为出、理性消费。

2.远离消费信贷陷阱,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获取金融服务。不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,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,以“免息”“零首付”等说辞隐瞒实际息费成本的行为。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,远离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。

3.做好个人信息保护,防范信息泄露。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、账号密码、验证码、人脸识别等信息,不设置过于简单的银行帐号密码,不随意签字授权,不签订“空白合同”。对不明的电话、短信、网络推销,时刻保持警惕,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,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,防范信息泄露风险。

4.通过合法渠道理性维权。若遭遇不良及时报警处理,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理智,不受不法分子胁迫或采取极端解决方式,要积极保留证据,保持与家长和学校的密切沟通,或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返回上页